堂吉诃德

假如一份工作是以一个月试用期作为考核时间的话,那么我在在新单位这一个月里所做所为并不能给自己打高分。

我对自己的考核也并不能完全过关,60分及格的话,也就50分左右吧。讲完这个自己真的很焦虑。周日晚上成为一周中负担最重的夜晚,紧接着当晚失眠焦虑。为失败的自己。

剖析自己为何会如此脆弱,大概也是因为心理承受能力太低,或者以往工作不够饱和、工作能力完全没有提升、工作状态完全没有找回导致。所以我前四年为何会过得如何差劲呢?

这是一个不断反思,又不能返厂重修的问题。

其实团队是很靠谱的,公司业务也蒸蒸日上,虽然是电商,虽然每天都被销售数据、营销节奏支配。但这不也显示,能在反复的活动中去试验、提升、改进吗?
还有就是要认真考虑自己KPI问题,接下来两个月希望用户数量能增加10%,阅读量稳定2万,减少掉粉数量,提升工作效率,减少发呆时间。

更加细心更加关注工作的问题,提高方法论总结,避免重复执行工作。哪怕我分分钟想回家躺平,在我还在上班的时候还是要多想想怎么完成工作吧。

周末去见了大学同学,好几个几年没见,大家见面聊聊彼此变化,最后吹水装逼,聊市场行情。如同rayson说的那样,我们跟以前完全没有改变。对啊,像我真的跟四年前毕业那会儿没啥大的变化。唯一变化的大概就是讨论的话题越来越重口了,什么社会八卦信手拈来。

没想到过程中谈到周金涛的康波周期论,前阵子看了几篇介绍,我笃信周期趋势这些论调,毕竟长者很早前就话给我们知,一个人的成功少不了历史进程的协助。我们这批人,能在这个大周期里做出什么吗?也许我的V神真的很靠区块链圈到钱,Rayson在股市里投的都中,shiwen在推的项目多数成功IPO,我呢,算了,能在30岁左右就退休当做上天给我最大的恩赐。

关于看剧,最近看完十元的《unnatural》,30岁的十元愈加令人着迷,我反倒不喜欢她当年小妖精的人设,总觉得那只是她为了红为了突破而做的尝试,现在的纯粹职业剧,没有以往戏剧那些搭配装饰发型妆容,终于能实实在在看十元的演技了,看得真的很爽,也替十元开心,接到好剧本,而且还有第二季,应该不会令人失望。

强迫小郑跟我一起重看《新闻编辑室》,怎么说呢,我一个天天写新媒体标题,做促销内容,天天憋噱头骗点击量的人,怎么能看这种精英媒体人的理想主义宏伟篇章呢?实在很讽刺的啊。如同第一季第五集,will在里面教化那个八卦小报的记者一样,你怎么能面对社会那么多不公不平现象不去报道,而写某某女演员的诋毁报道?

那是你们精英啊,我们普通新媒体行业从业者,为了一次10w+,为了吸粉,为了完成KPI,没有那么多理想主义。

周六晚上突然想起清明节我们要去厦门。我在网上搜索关于厦门的信息,想起8年前第一次去厦门的时候,遇到的一家咖啡店,那家咖啡店店主的书我都看过,店主的博客我也时常阅读,书里的目的地我也跟着去了几个。但时隔八年,也不知道到底他们的店还在吗,一番搜索才找出原来四年前店已经关闭,店主儿子考上德国汉诺威音乐学院,母亲要去陪读,加上鼓浪屿已经人声鼎沸物是人非,便索性关店不再留恋。我失去再登岛一探究竟的动力。

由此展开对博客时代的怀念,高中住校,最期待的是每个月放假回家用电脑查看收藏夹里一个个博客,把更新读完,再跟着友情链接一个个读完,像翻完一本月刊杂志,无限期待下一期更新。那时候哪需要那么多爆点、那么多噱头、那么多运营课来分析,为什么他可以写到十万加。

哪怕我从毕业就浸在互联网新媒体行业里,制造过不少比特海垃圾,贡献过不少惊悚题目,没有对人类社会的正面传播出过一份力。我仍在心里渴望回归传统媒体年代。如果说堂吉诃德因为沉迷粗制滥造的骑士小说而疯狂的话,那么我呢,是否还沉迷在过去那些博客文章里虚构的理想世界至今不肯醒来呢

我似乎一直在呼唤自己不要彻底失去我那可笑又浅薄的理想主义。

堂吉诃德多么令人着迷。

可KPI又多么沉重。

先不说了,先去做一个沉迷骑士小说的堂吉诃德,微信编辑器就是我的桑丘,10w+则是那风车,我的键盘则是那把长矛。

分类未分类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